PO18 脸红心跳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小说 > [历史同人] 皇帝聊天群 > 第184章

第184章(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权谋帝王心 不可名状的路人甲 东亚子女重生图鉴 和朋友的哥哥在一起了 全家都有系统,而我是唯一正常人 这个beta不正经 重回千禧:开局就劝爸妈买房 遗珠 锦绣安宁 beta保镖不好当啊

如今放弃迁都,则是因为得知罢边主和的后果是放任异族壮大。

【秦念:南北经济政治发展极其不均衡,迁都北京同样是你弥合南北的极大功绩;南京距离北境太远,北方异族将更加频繁袭扰北境并发育得更快,你朝的国祚只会更短。】

【朱棣:迁都关中如何?亦距北境不远。】

朱棣此问不是不愿再定都北京,而是询问有无更好的选择。

秦汉唐皆定都关中,又都是秦念认定的强盛王朝。

甚至父皇也曾有迁都关中之意。

【秦念:后世也定都北京。大航海时代,首都不能离海洋太远。】

这个“后世”必然包括秦念一朝。

各朝都从“海洋”一词,想到秦念此前所说的海外无主之地。

可秦念时期已然错过“大航海时代”,既然是以夜郎之弱面对三境强敌,她何不迁都关中避东海之敌?

关中为四塞之地,明显是国弱之时的首选。

【朱棣:朕明白了。】

秦念敢于在敌强我弱之时定都北京,直面海上之敌,朱棣又怎能再生迁都之心?

强汉两都皆在关中,防不住王莽篡国、亦防不住董卓入京。

盛唐定都长安,安史之乱同样两京皆失。

大明无千古一帝,然“天子守国门”亦是极高的赞誉。

朱棣再无顾虑。

【秦念:朱瞻基,你想要罢边主和,是因为朱棣五次亲征漠北,后三次却几乎没有战果?】

永乐七年,朱棣派丘福攻打鞑靼,多次叮嘱丘福不得轻敌,结果丘福还是中计,非要孤军深入,致使此战惨败。

永乐八年,朱棣第一次亲征漠北,击败鞑靼部,阿鲁台归降。

永乐十二年,朱棣第二次亲征,大破瓦剌。

但朱棣之后的三次北伐,就几乎没有取得战果。

不过秦念并不觉得朱棣的北伐没有成效,哪怕是后三次北伐,也同样起到了削弱北虏的作用。

第139章

【朱瞻基:……是。】

朱瞻基犹豫再三, 还是作出了回答。

虽然这么说对皇祖父的声誉不利,但沉默也是默认。

他说出“是”,既是因为那三次北伐就是劳民伤财却无所获, 也是因为他对“软弱”之说依旧有些不服。

汉宣帝发兵攻打匈奴,是因为本始三年时匈奴未曾避战。

可此时的北虏却是明军至则逃,明军退则袭扰。

朱瞻基这才决定罢边主和,以厚赏换取边境的安宁——

但显然,这么做同样是错。

【朱棣:为何无战果?】

朱棣眉头紧皱。

他不认为如今的北虏能与明军抗衡。

且以秦念的性情,他若是未能取胜,她必然不会只是评价“几乎没有战果”。

故而是三战皆胜,但战果不足?

这是为何?

………

另外两个朱棣也注视着天幕。

征伐漠北之事,他们两人迟早都要去做。

【秦念:明年三月是你第三次亲征, 征鞑靼。还未交战, 阿鲁台就放弃辎重往北逃窜, 你只能“尽收虏所弃牛羊驼马,焚其辎重”,回师途中顺手围剿了兀良哈部。】

【朱棣:阿鲁台逃了?】

父皇驱逐鞑虏之后,退回草原的故元势力分裂为东西蒙古:东蒙古为鞑靼, 西蒙古为瓦剌。

永乐初年, 东蒙古阿鲁台拥立本雅失里为汗, 又征服兀良哈三卫。

鞑靼势大,朱棣就于永乐七年封瓦剌马哈木、太平及把秃孛罗为王,并派丘福率军攻打鞑靼,丘福因轻敌而大败。

第二年朱棣亲征鞑靼,阿鲁台归降。

此后瓦剌势大, 朱棣又册封阿鲁台为和宁王扶持鞑靼来制衡瓦剌, 于永乐十二年亲征瓦剌。

永乐十四年, 阿鲁台联合兀良哈大破瓦剌,鞑靼再次壮大。

第三次亲征对象是阿鲁台,朱棣并不奇怪。

他所设想的就是让瓦剌与鞑靼相互制衡,如今鞑靼势大,那就北伐鞑靼。

只要北虏不能一统,对大明的威胁就有限。

可阿鲁台居然未战而逃?

【秦念:不止逃这一次。大概是你第一次亲征漠北,阿鲁台输得太惨。此后阿鲁台只要听说你亲征,他就闻风而逃,再也没跟你交过手。】

【朱棣:……】

这实在不是什么好消息。

阿鲁台如此避战,朱棣确实拿他没什么办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还璧 招惹大佬后,小可怜被娇宠了 风流小炮灰被疯批反派们疯狂觊觎 救命!让你攻略,没让你钓变态啊 快穿:钓系美人轻松拿捏切片大佬 临死前朝影帝表了个白然后活了 男主官配回来后哭包路人跑了 死遁回来后,疯批逆徒对我强制爱 无限流:疯批美人娇又甜 病美人穿书嫁给龙傲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