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2 / 2)
王诜因为公主的原因,加上当时苏轼的乌台诗案受到牵连,在均州一呆三年。1084年宋神宗开恩,将其调回东京,不久就有了这幅《烟江叠嶂图》,因此画中江上翠山的场景,或许多少结合了王诜在均州的所见。这也是为什么在小说的一开始有了驸马在均州江头作画的场景,不过只是将它搬到了三十多年后的政和元年,驸马回忆起自己当年被贬均州时的场景。
此t外,书中经常提到驸马与苏轼之间的隔空思念,也是确有其事。王诜与苏轼的关系非常要好,在今天存世的水墨版《烟江叠嶂图》的后半段,就有苏轼亲笔为王诜题写的长篇杂言古诗《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借画抒慨,寄兴深长。其中提到:“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这正是如苏轼和王诜这样在宦海沉浮多年的人对自由和世外桃源的向往。王诜在这篇杂诗后再次题诗赠于苏轼,而苏轼随即再和一首,王诜又另赋唱和诗一首。所以成就了这幅画作后面意味绵长的一组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的对话,这在书画史上,实属难得。
《西园雅集图》– 李公麟,年代不详,真迹遗失,此为后代画作
王诜的一生风流倜傥,八面玲珑,他是当时京城中结交文人雅士最多的权贵,文豪苏轼、苏辙两兄弟,书法家黄庭坚、米芾,画家李公麟、蔡肇、刘泾,词人秦观、李之仪、文学家晁补之、张耒、郑嘉会,收藏家王钦臣,道士陈景元,名僧圆通大师全都是他的座上宾,他们常在王诜的府邸集会,吟诗作对,烹茶煮酒。王诜本人是书画大收藏家,他的宝绘堂就是专门所设的,用于收藏历代书画名作的场所。从他对待公主的态度上可以看出,王诜本人虽然书画造诣高,但是其人品却是有待商榷,这一点还可以在他对书画收藏的态度上略见端倪。
苏轼在熙宁十年为王诜的宝绘堂写过一篇记,其中不乏有这样一段可以视作对驸马本人的警示: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大概的意思就是苏轼担心他会像自己年少时一样,自己拥有的担心失去,别人拥有的又担心拿不到。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全书画之乐而远其病。这里一可以看出苏轼和王诜两人的关系密切,不然不会在一篇要公诸于世的文章当中揭露对方的短处,第二也可以看出苏轼的确对王诜的为人有些担忧,因此特地挑了这样的场合去提点他。
≈lt;a href=&ot;&ot; title=&ot;探案文&ot; tart=&ot;_bnk&ot;≈gt;探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