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2 / 2)
他们在漫天风雨里,各怀心事,就此分开。
那些切实发生在彼此身上的往事,就像是一掬捧不住的水,渴极了,却又喝不到,只能看着它载进命运里,跌入深渊。
回到酒店房间里,韩蔺脱掉脏兮兮的外套,瘫倒在沙发上。
在独自一人的空间里,他摘下了人前的那个得体面具,目光呆滞地看着天花板,听着时钟一分一秒流逝的声音。
窗外风雨大作,雷声轰鸣。韩蔺的脑海中浮现今日与庄北宁重逢的场景。
凌乱没打理的头发,长期休息不好的黑眼圈,干燥起皮的下嘴唇,还有眼里的慌乱,本不该属于记忆里的她。
恍惚之间,韩蔺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等他醒来时,意外地发现已经是下午一点。这一周以来,韩蔺每天晚上都难以入睡,好不容易睡着了,最多一个小时就会醒来。韩蔺想,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法国,或许真的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经过大雨洗礼过的巴黎,被冬日的暖阳照耀着,光秃秃的树木枝干色彩较往日浓烈,仿佛在迫切等待下一缕生机。
还不等韩蔺好好站在窗边欣赏全新的景象,高中好友谢长晋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谢长晋如今在美国华尔街的一家顶尖投行任职,忙到昏天黑地。韩蔺是省设计院的建筑设计师,工作也是不分昼夜。上一次谢长晋与他联系,还是一年多以前,请韩蔺提供建筑师角度的买房建议。
“老韩,你说这年头,居然还有这么纯粹的人,真是难得啊。”
不等韩蔺寒暄,谢长晋抢先感慨了起来。
韩蔺不明所以:“你在说什么?”
“噢,是这么回事。我在国内的银行卡突然收到一笔陌生人转账。我还挺奇怪的,想着说我那张银行卡起码有三年没碰过了,不太可能会有人转钱给我。看着转账人的名字我又着实觉得有些熟悉,就查了一下我之前的转账记录。”
“居然发现是四年多以前,我们捐款的那个高中校友。她把我们当年给她的捐款还给我们了。你我各捐了一千,她各还了我们一千二,说那两百算作利息。”
谢长晋素来热心,大学时常去养老院等地方做义工,理想是去非洲做志愿者的他,在父母的要求与现实的威逼下,才不得已成为了金融世界的一员。与其他同事不太一样的是,谢长晋的社交媒体上分享的都不是金融相关的新闻,而是各种募捐信息,数十年来,从未间断。
韩蔺常慷慨解囊,点进捐款链接,匿名捐助,并不被任何人知晓。
而谢长晋此时提到的一千元捐款,韩蔺认真想了想,才依稀记得彼时似乎是谢长晋直接找到了他,说需要被募捐的人,不仅是他们的高中校友,还是他清华的学妹,让韩蔺若是得空,号召清华的校友也一并帮忙。
当时,韩蔺在南加州大学建筑系就读,临近毕业,忙建筑毕设到自顾不暇。没有时间换汇,他便直接请谢长晋代他捐了一千元,并顺手把捐款链接发进了清华的校友群里。至于之后情况如何,韩蔺也没有再追问。
“看她的头像感觉是个女生。都四年多过去了,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了。我还记得当年是她大学毕业典礼那天,父亲出了车祸,母亲病危,她是家里的独生女,家里突发变故,真是不幸。哦对,我记得她是你们清华法语专业的第一,也是巴黎高翻院口译专业那一年录取的三个中国人之一。我问了一些当时一起捐款的同学,她这些年都在一笔一笔还捐款。也不知道她母亲有没有治好,她有没有去巴黎读书,现在过的好不好。”
“老韩,我把一千两百块钱转给你了啊,还有她给我转钱的截图。那我先去开会了,帮我问韩爸韩妈好。”
谢长晋的电话很快就挂断了,韩蔺想,如果此时他还在国内,肯定和谢长晋一样,分秒必争。毕竟,工作内容那么多,除了和时间赛跑,没有任何喘息的空间。
韩蔺打开与谢长晋的对话框,转账截图的信息令他忽然愣住。
他的手指拨动手机屏幕,将截图画面放大,以求将转账人的名字看得真切。
过了几秒,韩蔺才确定自己没看错。
转账人的名字,是庄北宁。
去往南方
庄北宁是和阳光一起进入韩蔺的视线中的。
她背着一个灰色的双肩包,短发显得人更加清瘦利落。
巴黎火车站人很多,庄北宁个子不高,穿着和之前见面时一样的黑色羽绒服,可韩蔺远远地一眼就看到了她。
韩蔺向庄北宁招手,看到了庄北宁眼中诧异的目光。
为了避免给庄北宁带去困扰,韩蔺没有通过警察局去询问庄北宁的联络方式。
他在清华校友通讯录里找到了庄北宁任职的法国翻译社的名字。在翻译社官方网站上,韩蔺确认了庄北宁就在翻译社任校对一职。
韩蔺致电翻译社,询问能否请一位精通英文、法文的中国翻译与他去一趟里昂。
为了确保翻译社能与庄北宁沟通,韩蔺还特地要求对方的本科要在中国清华大学就读,研究生专业必须是法国高翻院的口译。
大概因为韩蔺给出了市场价两倍的报酬,翻译社很快应允了韩蔺,并发来了翻译的个人资料。韩蔺一看翻译的名字是庄北宁,爽快地支付了订金,并要求不允许更换翻译,理由很奇葩——韩蔺对换翻译过敏。
翻译社对接人倒是不以为意。从业这么多年,作为乙方,什么奇葩的甲方没碰过?只要钱给到位,当牛做马无所谓。
何况,翻译社里的庄北宁极好沟通,虽然是校对,一听到能赚额外的钱,即使是圣诞节当天的周末去里昂,她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庄北宁今天化了淡妆,显然是为了工作特意准备的。
“庄北宁,你好。”韩蔺主动向庄北宁打招呼。
“学长好,真巧。”庄北宁有些拘谨。
“是很巧。我需要请一位翻译,收到资料后,发现是你。”韩蔺笑着说。
韩蔺本意是希望能在金钱方面帮一帮自己的这位学妹。他不通法语,在对英文不够友好的法国,如果想要顺利出行里昂,韩蔺确认自己需要一位专业翻译。恰好庄北宁是法语口译专业,若是能用报酬的方式帮助到她,韩蔺也算略尽绵薄之力。
而这些善意,韩蔺并不希望成为庄北宁的压力,索性将一切归结为巧合。
庄北宁微笑着点点头,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paris gare de lyon,是这样念吗?”等待火车靠站的时候,韩蔺主动与庄北宁说了话。他故意说得云淡风轻,不愿透露出这句法文他已经对着电子词典跟读了十余遍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