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1 / 2)
“废太子妃是不知情的。”
“可与废太子诸子有关?”
“诸子年幼,也是不知情的。”
“既然不知情,何以追究。”
众宰相们立刻明白了越王的态度,既然不追究那就是到此为止了。
不过李倓又说道:“不过宗室还是要改革的,这事情以后再说,先商议台谏的事情。”
从上午议到了傍晚,众宰相们才从延英殿出来。
最后的结果终于商议了出来。
御史台的领袖为御史中丞,越王为了抬举御史台,将御史中丞呢拉入政事堂。
但是御史中丞虽入政事堂,没有在政事堂议政和批改奏章的权利,在政事堂表决的时候只能旁观。
但是在日后越王召开延英殿会议的时候,御史中丞也有资格旁听了。
御史中丞的权力变大,但是御史的级别不变。
御史主要由年轻的科举高次担任,这几乎是日后朝代的传统。
年轻官员敢打敢冲,没有官场上那么多顾忌,相对也比较纯洁些。
在保持现在台谏规模的情况下,给每一个御史配备足够的署吏。
李倓提出来的是,一名精通刑名的刀笔吏,为御史书记官,负责给御史提供律法上的参谋。
三法司中本就包含御史台,新御史都要学习唐律疏议的,给御史配备一名律法上的助手也是无可厚非的。
另外给御史再配一名吏员为事务官,负责行政杂务,能让御史更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
然后仿照大理寺,给每一个御史再配备八名随吏,这些随吏可以由御史自行招募,他们的俸禄由朝廷来发,也可以由朝廷从京兆府或者大理寺中挑选精干的老吏来。
每一个御史都可以独立调查,人手不够还可以向御史中丞申请更多的人手。
御史中丞统管台谏,但是不能过问每一个御史的具体调查工作。
但是日后御史进谏皇帝,弹劾大臣,都必须要拿出确凿的证据。
如果证据不足或者诬陷其他官员,那也要革职问罪的。
然后就是明确担任御史的年限,以五年为一期,任期内不得转任升迁,但是如果五年内御史不触犯刑律,也不能被罢免。
但是五年之后御史必须要从御史台出来,御史中丞也必须五年更换一次,这也是防止有人长期掌控御史的检察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