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2 / 2)
那太监又看了眼李景熠,见他他低着头一副呆头呆脑的模样,心里叹息,好歹也是个皇子,却成了这样。他摆了下手,“殿下跟奴才走吧。”
“哎。”老太监应了一声,然后拉着李景熠跟在那太监后面。
走了一会儿,远远地就看到皇后和几位娘娘的仪仗过来了,几人连忙停了脚步,等皇后和几位妃子过去。但是走到近前,皇后让人停下了,然后看着李景熠道:“这是小七?”
皇帝跟前的太监,连忙笑着答:“回皇后娘娘的话,是七殿下。”
皇后扭头打量了一瞬李景熠,然后朝他招手,“来,本宫看看。”
李景熠低着头不敢上前的样子,老太监没办法,拉着他走到皇后近前,轻声说:“殿下,给皇后娘娘请安。”
李景熠呆了呆,然后行了个不三不四的礼,声如蚊蝇地说:“给皇后娘娘请安。”
皇后叹口气,“可怜见儿的。”
“敏妃,”这时梁贵妃的声音响起,“本宫记得当初你与姜…你与小七的母亲关系最为亲密,怎的不见你平日对他照顾一二。”
敏妃是大皇子的母妃,平日里就与梁贵妃针锋相对,现在梁贵妃又拿话语讽刺她,就见她冷哼一声道:“我记得当初你与她关系也不错吧,怎的没见你对小七照顾呢。”
“好了,”皇后出声打断二人,“今日皇上给逍遥王选继子,你们都安分点儿。”
说着她摆了下手,仪仗继续前行。等他们走远了,李景熠他们才继续前行。又走了不到一刻钟,到了宴会厅。里面已经有很多人了,皇帝跟前的太监,找了个角落的位置,让李景熠坐下。
皇帝的其他几位皇子,都坐在前面,不过二皇子不在,他还被圈禁着呢。大皇子歪歪斜斜地坐着,脸色苍白,一副被掏空的模样。
三皇子站在皇后身边,低着头看着很是乖巧。他的母妃走了后,他就养在了皇后的名下。四皇子十七八岁,一身戾气,好似随时都能与人动手的样子。
朝臣们看到这几位皇子,心里都在摇头。甚至有人在想,要不要催皇上再努力努力,生个有用的出来。
“皇上驾到,嘉舒太妃驾到。”
一个尖利的声音响起,宴会厅安静了下来,皇帝和嘉舒太妃走了进来。坐下后,皇上道:“朕的六弟逍遥王英年早逝,没有留下一男半女,朕每每想起都心痛不已。”
说着他一声叹息,甚至眼眶中都有了些湿意,“朕与太妃商量,从宗室里给朕的六弟过继个子嗣。你们都过来,让太妃看看。”
他招了下手,二十来个十多岁的孩子走了出来,排成一排站在太妃跟前。皇帝看了他们一眼,眉头皱了一下,然后看着四皇子道:“景阳你也过来。”
四皇子李景阳听到皇上喊他,一脸不愿地走到那些孩子中间站好。
皇帝见状眉头皱了一下,然后又道:“景…景熠也过来吧。”
他的一声景熠,许多朝臣一时没有想起来是谁,直到一个柔弱的好似一阵风就能吹走的孩子时,众人恍然。
皇上看着自己的七儿子呆头呆脑的,只觉得脸上无光,但面上还是一派平静地跟太妃说:“您看看,哪个合您的眼缘。”
太妃点了下头,然后目光从一个个孩子的脸上扫过,最后在李景熠的身上停住,她道:“前些日子,我还在宫里碰到过这孩子。这是?”
“这是朕的七皇子。”皇上道。
太妃笑着朝李景熠招手,“来,我看看。”
李景熠左右看了看,确定太妃是在叫自己,然后低着头往前走了两步,站定后也不说话,就那样呆呆地站着。皇上觉得自己脸都要被丢尽了。但他此刻也没办法发作。
师兄
太妃看着李景熠,笑着问:“还记得我不?”
李景熠看着他,过了一会儿才点了点头。太妃也不介意他的迟钝,又问:“平日读书吗?”
李景熠又点头,太妃接着问:“可会背诗?”
李景熠再点头。
太妃:“背一首我听听。”
李景熠呆呆地想了想,然后开口道:“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他声音呆板无趣地背着,太妃却眼眶湿润,扭头跟皇帝说:“先皇第一次考承允背诗,他背的就是这首,当时他只有四岁……”
太妃说着眼泪流了下来,李景熠见状紧张地握着拳头不知所措。而皇帝愣了一瞬道:“看来朕的七皇子与六弟有缘。”
太妃用帕子擦着眼泪,道:“是,这孩子跟我也有缘。只是…只是…”
很明显她是看上了李景熠,但因为这是皇帝的儿子不好开口。皇上这个时候想装糊涂都不能,这么多朝臣都看着呢。
就见他哈哈笑了两声道:“朕的儿子给六弟当儿子,也是在延续朕与六弟的情分。”
下面的朝臣听他如此说,就知道这事儿是定下了,开始你一声我一声的恭维,皇帝心里舒坦了不少。本来他心是有些恼怒的,毕竟身为一国之君,儿子却过继给了别人,即使这个儿子是他不喜欢的,也不行。
但现在倒是觉得,把李景熠过继给逍遥王或许是最好的选择,这才真正说明他与逍遥王兄弟情深啊!
继子定下来了,不少宗室都很失望,但那也没办法,过继的是皇帝的亲儿子,他们能说什么?
宗室的孩子都回去了,皇帝看着自己的七儿子说:“以后要孝敬太妃,孝敬你…父王。”
李景熠点了下头,皇帝看了眼焦康盛,焦康盛连忙端了一杯茶过来。李景熠接过茶,举着跪在地上道:“孙儿给祖母敬茶。”
太妃忍不住眼泪又流了下来,她接过茶杯喝了一口,然后扶起李景熠,嘴里说:“好孩子,好孩子。”
皇帝脸上挂着欣慰的表情,朗声道:“着逍遥王之子李景熠,承袭亲王爵位,封号康。”
下面朝臣连忙道贺:“恭贺皇上,恭贺太妃,恭贺康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