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2 / 2)
等到刘彻抚慰民间的这几道诏令一出,大汉朝野之间涌动的暗流立刻就平息了下来。
而刘彻松了一口气之余,不仅觉得心累,还有心痛。
那些用来买耕牛的钱,可是从他自己的私库里面出的!
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但,不出不行。这一点轻重刘彻还是明白的。
哎,打匈奴的军费就只能让桑弘羊再往别处想想办法了。
他打算转移一下注意力,问群臣: 赵过,给朕找到了没有?这都多少天了!
那可是他以后的治粟都尉!
马上有人回答:“回陛下,找到了!”
几日前。
赵过在照例巡视完自己管辖区域内的农田之后,回到了县署里。
县署里的吏目有的和他淡淡打招呼,有的对他视若未见。赵过不以为意,他埋头在农桑一事,兢兢业业,但似乎他的同僚们并不喜欢他这样,时常出言相讽。久而久之,他也就习惯了独自往来。
道不同不相为谋。
有同僚吏目嗤了一声道:“成天就他最忙,反倒衬得咱们好像很清闲似的。”
对,他们看他不习惯的点就在这里。大家都是做吏目管农事的,就赵过一人愿意真的下田,愿意和那些农人们交流,甚至教他们怎么种,而其他人不过是走个过场。这样一对比,不就显得他勤快而其他人都懒惰吗?
有人笑道:“慎言!说不定仙画中说的赵过就是他呢?”
“这话你信?要真是他,现在长安城中早就来人了吧。”
话音未落,就听到马蹄的声音从远及近的传来,然后停在了县署前。县署的大门被推开,几个穿着铠甲的虎贲军将士簇拥着一位宦官走了进来。
“谁是赵过?”宦官朝众人问道。
赵过走了出来,脸色平静:“我就是。”
“赵大人,可算是找着你了。”宦官喜笑颜开,对着赵过这样的小吏居然神色恭谨,然后又端正肃整:“赵大人,陛下急召!现在就随我们走吧。”
原本还在议论纷纷的众人:…
赵过随着那几位风尘仆仆的长安来客走了,只留下洞开的县署大门,以及吹过来的呜咽呜咽的风声。
大门被风吹得哐地一声响动。
同僚们如梦初醒,神色复杂,说不出是妒忌还是恐惧:原来真的是他啊……
汉武帝刘彻正在平息仙画所带来的影响,并尽全力将它往好的方向扭转。
而在平行时空,他的祖宗刘邦正在和水车较劲。
乡邻们正用绳子牵着倒在河边的水车,一边喊着号子一边要将它立起来。
刘邦和萧何在旁边袖手看着。
刘邦嘴巴里衔着草,看上去吊儿郎当的。萧何实在没忍住,将草从他的嘴里夺走。
“听说隔壁的大户将之前夺来的地还给了苦主?”他小声的问萧何。
萧何点头:“确有此事。”
刘邦嗤一声: 他们是怕朝廷彻查下来,查到他们头上吧?不过,这也算是聪明人,知道主动归还。”
要知道,他们现在的这位陛下,可不是什么好糊弄的仁善之人。说不得,来自于咸阳的巡查吏目们已经在路上了。
“明明是他们吞的地,现在他们惧怕了吐出来,原本的苦主却要感恩戴德。”刘邦转向萧何,“你说,这是不是很操蛋的事情?”
萧何面色如常:“是,但也是世间常理。”
两人在这边小声聊着,那边的乡邻劳力们却终于将水车给立了起来。
刘邦精神一振。
但过得半晌,水车却全无动静,转也不转。
“怎么就不行呢?”他双手叉腰看着眼前的水车,颇为郁闷的问身边的萧何。
他不知道,这水车却不是随随便便做的,这里面其实涉及到很多科学知识,制作起来也很讲究,比如叶片的角度等等。或许,要调整好几次才能得到他想要的结果。
萧何同样提出了这个建议。
“可是我没钱了。”刘邦一摊手,很是坦率。
这可是花他自己的钱来做的东西。
他盯上了萧何,看看县署里能不能搞出来一点钱。
但这时候,一个老者在旁边笑眯眯的道:亭长为百姓如此尽心尽力,怎能让你为了钱之一事烦恼呢?我愿出钱资助这水车!”
刘邦和萧何看过去,赶紧道:“吕太公。”
竟是刚搬来沛县的吕家太公,前几日刘邦还和萧何去参加过吕家的庆贺迁徙之宴。刘邦还干出了点混蛋事,萧何言明要带一千钱作为贺礼,不然不准入席。但他哪有什么钱?索性一分不带。
他没带贺钱,却在进门登记贺钱的时候喊了一句“贺钱一万”,引得吕公亲自前来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