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节(1 / 2)
白苏又问:“小便如何?”
老太太说道:“不太多。”
白苏又仔细询问了一些问题,老太太有些能回答,有些记不起来,她根据老太太的情况,最终确认她是肾阳不足导致髓海不足,也就是逐渐出现了老年痴呆:“你母亲应该是换上阿兹海默症了。”
“阿兹海默症?老年痴呆?”抽烟男人怔了下,“不会吧,她刚才还和我说起几十年前的事情,不至于得老年痴呆吧?”
“我从脉象来看是确实是老年痴呆。”白苏收回手,“短暂健忘是这个病的第一步,之后会丢失长期记忆。”
抽烟男人还是觉得不可能:“可她身体一直挺好,除了老爱咳痰,其他都很好。”
白苏看了看眼里闪过茫然的老太太:“她一直都有痰浊瘀阻的情况,痰浊堵住经络,随着年纪增大,脾肾阳虚,脏腑各项功能运化也失和,所以逐渐出现健忘。”
程冬冬说道:“我师父说她是老年痴呆肯定就没跑了,你要是不信自己去医院检查吧。”
“没有不相信。”抽烟男人抬起手,有点烦躁的抓了两把头发,“那她这个病还能治好吗?”
“你母亲情况比较轻,可以试试看。”白苏之前接诊了几个老年痴呆严重的病人,对方家属因为年纪大了,觉得没必要再浪费钱,所以她手里暂时没有治愈的案例。
不过白苏觉得问题不大,“针灸和吃药,要不要治疗?”
抽烟男人有些犹豫,“我想想。”
“这个病西医是治不好的,你让白医生试试,我觉得至少希望更大一些。”扶着中风偏瘫妻子慢慢走进来的赵老爷子看他还在犹豫,于是指着妻子说道:“我老婆子之前中风瘫痪、屎尿都无法控制了,现在针灸得已经能站起来走路了。”
“虽然还得两个人扶着,但比之前好多了。”赵老爷子的女儿也过来看望了,“你真别犹豫,错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抽烟男人看着能慢慢走动的赵老太太,想了想还是决定让白苏给亲妈治疗,“那就治吧,治好了才能好好照顾家里。”
他和老婆离婚了,现在两个孩子都归他,他工作忙,家里都得靠亲妈照看,亲妈要是老年痴呆就没人帮忙干活了。
老太太也知道儿子的想法,佝偻的后背又弯了一些。
抽烟男人说道:“现在开始针灸?”
白苏嗯了一声,取针帮老太太针灸,百会、四神聪、风池、内关、神门等穴位,针灸完后还给老太太开了甘麦大枣汤,其中加减了一些祛痰化湿补肾的药材。
何信拿了药方就去抓药,在抓药时姜老头凑过来看了看,发现里面有一味药是小麦:“这是小麦吧?小麦是粮食啊,怎么也是药材?”
何信点点头,“小麦入心经,可以养心安神、益肾补精。”
“难怪!!”姜老头霎时联想到了自己:“我早些年很爱吃馒头,一天三顿吃,那时候睡眠就挺好,现在糖尿病不怎么吃了,睡眠就不好了。”
“睡眠不好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也不一定吃了馒头就好了。”何信继续抓其他的药,抓好拿到柜台去包起来,仔细写好病人名字、熬煮方式和食用次数。
等都包好后,抽烟男人就过来付钱,“多少钱?”
得知价格后,他便直接朝老太太伸手,“妈,你卡给我。”
老太太默默掏出自己的钱袋子递过去,让他去付钱。
“你现在老年痴呆了,这个钱弄丢了都不知道,还是我给你保管吧。” 抽烟男人直接将钱塞进自己口袋里,动作娴熟,似做过很多次。
更可怕的是他丝毫不觉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对,反而觉得自己花钱治病很孝顺了,“妈,换作隔壁老王肯定不愿意花这么多钱给你,还是儿子我孝顺吧。”
老太太疲惫的点点头,孝顺的。
就是不拿她的退休金就更好了。
“……”白苏没见过这么厚颜无耻的人!
等他们走后,其他病人也都小声唾弃了一番,“这分明就是把亲妈当保姆才送来治病。”
“好歹也送来治病了,有些人连送都不愿意!”
“他送来也是用的亲妈的钱。”
“……唉,还不如生个胎盘!”其他年轻未婚女性默默感慨一句:“不婚不育保平安。”
已婚女性:“也其实不用这么抗拒,还是要结婚的。”
未婚女性:“结婚什么好处?”
已婚男性:“好处可多了……”
“……” 已婚女性沉默了许久才说了一句:“其实不结婚也挺好。”
众人:“……”
你们都不坚持一下的?
白苏听着众人的闲聊,忍着笑继续给大家看诊,看完上午的挂号后刚好十二点。
等病人们陆续离开后,白苏才有时间招待姜老头爷孙俩,“抱歉,让你们久等了。”
姜老头走进医馆的这一个小时,白苏连一口水都没时间喝:“你事儿忙,是我们不请自来的打扰到你了。”
“没有没有。”白苏领着两人走入简单古朴的后院,后院里晒满了药材,到处都飘着药草味道,“不好意思,后院也摆满了草药,进屋里坐把,屋里草药味会淡一些。”
“没事的,我闻得惯。”可能是因为姜芝芝小时候在爷爷身边待过两三年的缘故,闻惯了爷爷身上的草药味儿,所以长大后对这个味道也不排斥,并不觉得臭,反而觉得很香。
“能闻习惯就好。”白苏领着两人往里走,行走时同姜爷爷闲聊了起来,说说院子里的梨树,说说爷爷以前在这个院子里的生活轨迹,也说一说爷爷经营医馆的事情。
姜爷爷望着这处古朴清幽的小院,能想象出白苏爷爷坐在树下筛选药材的画面,高深莫测,又医者仁心,“如今你将你家的东西都找了回来,也算是全了你爷爷遗愿。”
白苏嗯了一声。
姜爷爷长长的喟叹一声,“你爷爷的坟地在哪?我想给他上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