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节(1 / 2)
而随着李如彘叛乱,整个辽阳城外驻防的女真人也开始叛乱,城内豢养的一些女真奴隶接到了消息也开始叛乱。
李如松毕竟也曾经追随过父亲李成梁,还是有些将门气质的,他接到了消息之后立刻带领汉人骑兵出城,首先召集城外女真士兵们开会。
李如松采用的是以夷制夷的方针,辽阳城外驻扎防御的都是女真人。
在听说了李如彘叛乱的消息后,那些早就和李如彘有所勾结的女真人都已经逃往李如彘所部,剩余的女真人则大部分都是和建州女真没什么关系的,又或者是不想要参与李如彘叛乱的女真人。
李如松立刻将这些女真人喊到军营中,等到所有人到齐之后,李如松立刻拿出财宝,对众人说道:
“李如彘猪狗不如,辜负我父子二人的信任反叛,能诛杀此叛贼的赏金十万!”
看到这些女真人的士气被调动起来,李如松立刻命令汉人将领带领这些女真人出城拦截李如彘。
紧接着李如松返回辽阳城中,他命令士兵布置好大炮,然后又下令驱赶城内所有女真奴隶。
如今城内大户都豢养了很多野女真奴隶,和城外那些已经诏安的女真人不同,野女真对于汉人是最憎恶的。
李如松已经将城外的物资都搜刮到了城内,以辽东的气温将这些只有单衣的奴隶赶出城,基本上就等于杀了这些奴隶。
城内大户还有些迟疑,但是一名大户家的奴隶突然夜里反叛,将这家人全部屠杀的事情迅速被曝光,并且在辽阳城中快速传播开,城内大户终于不再迟疑,他们纷纷将家中的野女真奴隶赶出家中。
李如松将这些野人女真驱赶到城外的空置军营,并且派人封锁军营不给这些人柴火和食物,这些野女真纷纷冻死饿死,尸骨堆满了整个营地。
李如松紧接着派人向京师求援,然后命令辽东各城屠杀城内所有的女真人,然后依据城池死守。
等到李如松的命令全部下达,李如彘带领军队赶到了辽阳城外。
让李如彘没想到的,他第一次作战就对上了女真同族。
这些辽阳城外的女真骑兵算不上精锐,和李如彘交战不久就溃败,但是大大拖慢了李如彘的进军速度。
等到李如彘抵达辽阳城下的时候,城外军营中被驱赶到城外的女真奴隶已经活活冻死,这一切都让李如彘非常的愤怒。
在他的计划中,这些城外的女真士兵,城内的女真奴隶,都是自己重要的人力,是可以吸收到自己军队中的核心力量。
李如彘也研究过苏泽作战的方法,在苏泽起兵初期总是能够占领一片土地,立刻吸收当地的人力发展出更多的军队,然后占领更多的土地。
李如彘是以女真人被压迫的理由而起兵的,最重要的口号自然就是联合女真人反对汉人。
可没想到打到辽阳城下的时候,城内的女真奴隶已经被李如松杀死,而城外那些女真人骑兵则根本不加入自己,反而帮着明廷攻打自己。
所以打到辽阳城下的时候,李如彘的部队不仅仅没有扩大规模,反而因为作战和天气损失了不少。
看到城墙高大的辽阳城,李如彘试图攻城,却被明军的火炮给击退了。
李如彘明白火炮的厉害,当年精锐的辽阳铁骑也没能冲破东南的火炮防线,自己这些士兵就更别想了。
李如彘咬咬牙,干脆选择绕过了辽阳城,开始劫掠附近的汉人据点。
滚雪球
正月十五,女真叛乱的消息传来,今年因为太上皇嘉靖薨逝的缘故,皇宫的元宵灯会活动取消,这也让一直为了朝廷财政而操心的李成梁暂时松了一口气。
皇室因为太上皇薨逝而要守孝,节约了一大笔的开支。
而李成梁顺理成章的下令整个朝廷都要服丧节俭,取消了原本京师的庆祝活动。
就在李成梁因为这难得的节日而放松,暂时不用理睬困扰了他一年的财政问题,也不需要担忧东南的军事行动的时候,他接到了来自辽东的求援信。
看到求援信之后,李成梁气的拍案而起,不过他毕竟对辽东非常了解,在他的印象中建州女真根本没有实力,难道儿子是谎报军情?
李成梁本来准备召集所有属下商议,但是又想到如今手下军头各怀鬼胎,他直接喊来了山蒿先,准备先问一问山蒿先的意见。
山蒿先进入大将军府后,看完了求援信后,他并没有直接发表意见,而是让李成梁喊来了求援的使者。
山蒿先看向使者,首先问道:
“大将军在辽东的时候,多次扑杀建州女真中的叛乱分子,还挑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女真的矛盾,为何这一次造反的只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呢?”
求援的使者是李如松的亲信,自然清楚李成梁对李如松的嘱托。
这些年李如松在辽东做的事情自然都是瞒着朝廷的,这个亲信头上都是汗水,李成梁也知道其中有问题,厉声说道:
“军国大事,还不快说!”
这个报信的亲信立刻跪下来,对着李成梁喊道:
“禀告大将军!是少将军,少将军。。。”
李成梁怒目道:“少将军怎么了!”
“少将军依仗建州女真,近些年来劫掠野女真的事情都交给建州女真来,还让建州女真驻守城防,负责辽阳外围防务,在女真事务上也多偏袒建州女真,导致建州女真部坐大!”
“这逆子!”
李成梁当场发作,就要拔剑砍了这个报信的亲信。
山蒿先剧烈的咳嗽起来,他又问道:
“就算是少将军依仗建州女真,这些女真人也不会这么快坐大,必然是出了能统御女真的人物,说说看建州女真的统领是谁?”
这個亲信迟疑的说道:
“这次起兵的建州女真首领名为努哈赤,以五大恨作为起兵的口号。”
“努哈赤?我在辽东的时候,怎么没听说过这个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