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节(1 / 2)
说得又宽容又大方,半点没有彪悍不讲理的模样。
魏澜和司玉被打了一棍子又给了一个甜枣,见她并没有真的想拿刀砍人,大大松了一口气,还真觉得庆幸放松起来。
接下来,木尺是彻底扔了,这两人继续前一天的模式,轮流给阿蛮做示范,另一个从旁指正。
阿蛮又给了她们一点甜头,每次感觉到她们累了,就提出休息一会儿喝点茶――至于她自己什么时候累的,只有她知道了,反正她次次休息都是体贴两位姑姑。
别说,这么一来,魏澜和司玉还真缓过了一口气,觉得这样教规矩也还行。
强度、氛围都还行,除了那把始终砍在桌面上的刀……
蒋彦下学回来,听到阿蛮今天的壮举,叹为观止。他一个聪明人,立刻就看出了阿蛮的反客为主,忍不住连连称赞:“阿蛮,原来你如此聪明。”
阿蛮横眉竖目:“什么叫原来?你以前觉得我很笨咯?”
蒋彦连忙摆手:“我从前觉得你杀猪更厉害,力气更大,现在发现你脑子比我还聪明呢!”
阿蛮转怒为喜,哈哈笑起来,得意:“那是当然!你啊,就一个榆木脑袋,半点不会拐弯!”
蒋彦突然就来了信心,想要真正教会阿蛮识字:“阿蛮你识字读书后,绝对比那些贵女们都强!”
阿蛮倒是没有干了这碗迷魂汤,很有自知之明:“我才不和她们比,做那样的人可累死人了,我早想好了,学这些就是为了出门摆个样子,不给他们攻击咱的机会。”
蒋彦眼睛亮亮的,看着阿蛮,每当他在这皇宫中过得晕头转向迷失了方向,看到阿蛮就会重新找到赵家镇的那个自己。
他来到这里不是自愿的,皇孙很富贵,可是压上来的期望也太多太多了,他不舍得抛弃曾经自由快活的自我,又在这宫中疲惫的生活里不知不觉忘记,只有阿蛮在身边时,他才能真的回到蒋彦,而不是姜彦,不是大皇孙。
“嗯,在家里,我们还是和以前一样,不管那些繁文缛节。”他忍不住抱住了阿蛮。
阿蛮也抱住他,轻轻拍他的背:“阿彦最近也辛苦啦!”
蒋彦下巴搭在她的肩头,轻轻笑起来。
大楚的文字和阿蛮前几世待过的古代全都不一样,这里的文化根源还是相似的,但是历史进程的不同让后世的文字、习俗、典籍差异越来越大。
阿蛮要学识字,那是真的从头开始学,若不然,纵然她知道《论语》《大学》却也不一定了解本朝释义,更看不懂任何一页书。
而因为脑中有另一种文字,与大楚文字有相似有不同,这就造成了阿蛮学习时,经常会因为记忆惯性而造成错别字、字义错误。
阴差阳错的,倒是符合了真正阿蛮学习的进度。
学得慢,经常出错,换个夫子可能早就嫌弃阿蛮如此愚笨,但是蒋彦不会。他十分耐心地教阿蛮,不强求一晚上学会多少,还会教一个字就给她说一段和这个字有关的故事。
阿蛮还没读过大楚的许多书籍,却在蒋彦的故事里记住了很多典故、成语、历史。
识了字,就要学写字。
阿蛮的手是握杀猪刀的手,指间都是老茧,还有这些年被刀片划过留下的各种小伤疤,蒋彦的手反而更像女子的手,细腻修长,握着笔杆时自如又好看。
身体的惯性力量很强大,照样画葫芦地握笔,阿蛮的姿势总是有那么几分别扭,天生大力在写字上反而帮了倒忙,一笔下去,毛笔秃了毛,纸上一团黑……
阿蛮窘迫地揉吧揉吧,把失败的证据揉起来丢在角落,摸摸发烫的脸,继续写。
然后又是一笔下去,毛笔没秃,抖着手写下的字,没一会儿糊成了一团……
阿蛮立刻揉了这张纸,再来……
蒋彦拿着一本书坐在边上陪着,书页半天没翻动,眼睛始终落在奋笔疾书的阿蛮身上,嘴角的笑怎么都落不下去。
“这个字怎么样!”好久好久以后,阿蛮亮着眼睛抬头,兴奋地喊蒋彦过来看。
一抬脸,却是一张黑乎乎的花猫脸。
蒋彦噗嗤笑出来,凑过去看她写的“蛮”字。的确不错,字迹清晰,甚至有了笔锋,除了力道依旧控制不好,笔迹时粗时细,一张纸只能写下一个字,别的都没毛病,甚至让他挺惊讶这个进度。
“很好,继续练,就是――”
阿蛮仰着头有些着急地看着他:“就是什么?”
蒋彦温柔低头,一手捏住她的下巴,一手拿出巾帕给她擦脸,笑她:“这脸上都被你写了好几个‘蛮’字……”
阿蛮张开手放在眼前一看,才发现刚才揉纸团,把未干的墨汁都揉在了手上,顿时窘迫,脸蹭地红了。
蒋彦感受到指尖的热度,越发觉得阿蛮可爱,为她擦脸的动作越发细致缓慢。
擦着擦着,慢慢低下了身……
娘子的杀猪刀16
清早,天微亮,两人一反常态还躺在床上。
蒋彦抱了抱阿蛮,低声:“你再躺会儿,我先起。”
阿蛮抱着他的腰赖床,嘴里说着:“起了起了,我也起了。”声音迷迷糊糊的,眼睛也没睁开。
蒋彦笑了,亲了亲她的脸颊:“没事,你再睡会儿。”
阿蛮皱着眉:“要学规矩去。”
蒋彦听到这,想起来一事:“昨晚忘记说了,最近皇祖母正心烦,没空管我们这边的事,你放心和她们磨,她们暂时不敢去讨嫌。”
阿蛮一下子睁开了眼睛,瞌睡都没了,翻起身趴在蒋彦身上:“皇祖母遇上什么事了?”
蒋彦哭笑不得,拉起因她大动作而滑下的被子,说:“是十一妹的事,似乎和夫家有些不愉快,具体的我也不知道,只是听了一耳朵,最近大家都不敢凑到皇祖母跟前,怕成了出气筒。”
阿蛮不认识这个十一妹,问:“这是哪位妹妹?我完全没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