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2 / 2)
正说着话,忽然听见门口喧哗起来,制片和导演笑着迎到门口,喊着“陈总”“陈董”。
阿音好奇地扭过头去看,只见棚外的光明处,两个靓女一前一后的走进来,眉眼有点像。年轻的那个摘下墨镜,更是英气勃勃,富家大小姐一般的从容大气。
这浑身的装扮和气质,一点都不像“北姑”呢,可知传言都是以偏概全乱讲。阿音心想。
正发着呆,那边导演喊:“那两位就是我们的女主角和男主角,阿音!国华!快过来!”
阿音跟在国华后头,好奇又谨慎地张望。
陈兰君朝她友好地一笑。
才十七岁的小姑娘竟然脸红了一下,把身子往后面又藏了些。
诶呦,之后的大影后,现在还很青涩呢。陈兰君扬了扬唇。
要拍广告,她第一反应就是阿音,为数不多的她喜欢的女明星。
“怎么样,剧本看好了,有什么疑惑吗?”陈兰君柔声问。
国华沉稳说:“都记熟了。”
他身后一个小脑袋往外探了探,阿音怯生生地说:“其实……我有一个问题。”
“陈总亲自写的剧本会有什么问题?”导演立刻笑着找补。
“没事,”陈兰君说,“你讲,我听着呢。”
阿音看了看她的神情,觉得不像生气,才说:“这是一只广告,可’运动力维生素饮料’出现的并不多,倒像是拍电影一样,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和现在市面上恨不得将品牌名字喊完全程的广告不同,“运动力”广告的剧本,几乎是个完整的小故事。
内容大概是:学校里一个不起眼的女孩子,暗恋作为学校风云人物的男主。看见男主在运动完喝饮料,她就也学着喝饮料,并且在校队学习练习排球。可她不知道,她努力练习排球的身影也被男主记在心里。
一场比赛,女主体力不支很沮丧,在快要失败的时候,男主为她打开一罐运动饮料,递上来:“要相信自己。”
女主将饮料一饮而尽,回到赛场,得下一个关键分。掌声雷动里,男女主对视一笑。
尽管镜头语言非常简洁,但这个广告拍下来也有三分钟,算是很长的广告了。然而这么长的广告,竟然都没有夸耀运动力好处的台词,比如“喝了我们运动力饮料的朋友,一定精神满满,疲劳全效,口味甜滋滋、又好喝,实在居家旅行之必备……”等等。
唯一一处出现logo,就是在片尾的一幕,广告词也就一句:“运动力维生素饮料,相信你的无限潜力。”
这可真是少见,阿音很好奇写这剧本的人是怎么想的,于是鼓起勇气提出。
陈兰君向她笑:“这算是故事广告?以前许多广告别人不耐烦看下去,这样的形式有助于人记住。”
这样新颖的广告,放在香江,能够吸引消费者注意力。而在内地,电视台根本没有足够的节目播放,很多时候打开电视机,都是一个大圆饼形状,什么正经内容也没有。
像这样有情节的广告,那绝对是能牢牢抓住观众注意力的,吸引人看完全片。一旦看完了,对于“运动力维生素饮料”的良好印象,也就形成了。
这就是陈兰君想要的。
自从上次暑假喝了“运动力”, 初中生小高就常常用零用钱去买这种饮料喝。主要是包装上档次,又有赞助奥运的好名声,同学们看到她和这种易拉罐饮料, 会说:“哇,这个比较贵吧。”
她只是笑着说:“哪有, 只是感觉这个对于运动有好处。”
在学校,她的运动很好, 打乒乓球、羽毛球都行。
因着是运动饮料, 爸妈也不会像阻碍她喝汽水一样,说这只长胖,小高就买了一些放在家里,想喝的时候随手拿。
她家的经济状况迅速好起来, 妈妈大胆办了停薪留职, 下海做了小买卖生意,爸爸还是在研究所单位上班, 维持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不过他的工作很清闲,闲着的时候,就帮妈妈整理要卖的产品之类的。夫妻两个努力工作, 使得家里的经济状况大为好转, 有点价格的饮料也就成为日常饮品,甚至连电视机都买进家门。
小高家是这栋家属楼第一个买电视机的,于是很慷慨地邀请邻居们在傍晚可以来看一个钟头电视, 顺带陪着小高,毕竟他们工作忙时常晚回家。
放学之后, 小高与同学挥手告别, 沿着楼梯往上,瞧见她的身影, 有几位退了休的阿公阿婆转头拿小板凳,然后跟她打招呼:“放学了。”
这意味着小高要看电视了,他们也可以看看。
小高痛快地答应了一声,将门打开请邻居进来。
邻居们来了,没有空手的,这个阿婆端着一盘蚝烙,那个阿公用小碗端了一碗汤,一并摆在电视前的小餐桌上,给小高做晚饭吃。
“这个蚝烙香,多吃点。”
“哇谢谢阿婆。”
小高一边答应着,手上动作也不停。揭开电视机上盖着的白色蕾丝花布,接通电源,打开电视,欣赏开机初始界面“大浪淘沙”——信号不好,常常是一屏幕的雪花点。
一个有点威望的阿公热心喊一位邻居家的男孩子:“黑仔,去调一下。”
常在太阳底下奔跑,肤色稍黑的男孩子答应着,走出门,攀到小阳台上去,寻到电视机接受讯号的装置,向日葵一样缓缓转。
“有信号了吗?”
“再左边一点点……好,不动!往上一点点。”
“可以吗?”
在问的时候,骤然听见歌曲的声音,与七嘴八舌“可以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小高的声音略响些:“快下来看电视。”
难得的休闲时光,看了新闻,又看电视剧,正看着,忽然变成了“大浪淘沙”,黑仔自觉起身,预备再去调,阿公喊道:“算了,反正电视剧也要放完了,后面又没节目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