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2 / 2)
这个天气冷得林冬梅不想做太复杂的东西,于是她就在一个煮锅里放点高汤再放点火锅底料,然后就是有啥菜就放啥菜,最后下把面条煮着吃。林冬梅美其名曰“火锅面”,没想到大受赵玲好评。
林冬梅想了想,根本原因还是这个时代在调料方面的匮乏。所谓的高汤是浓汤宝做的,而火锅底料也是盲盒提供的。这两样东西放在后世肯定会被老饕们嫌弃,可在这个时候,其味道之复杂和浓郁,那可是一般的食堂都做不出的。
“好啊!”赵玲立刻点头同意了,“对了,我妈还给我带了点红肠过来,我们可以下在火锅面里。”
“红肠?冰城红肠?”林冬梅没有料到此时南方还能吃到东北那旮旯里的特产,“你这是从哪里买来的?”
“冬梅,你不会不记得我外婆家是东北的吧?我外婆外公可是地道的冰城人,他们每年都会给我家寄一大箱冰城特产过来,我可给你送过不少。”赵玲幽怨地说道。
林冬梅一想,的确有这事。可惜那时前身是恋爱脑,赵玲给自己的东北名吃就被转手给了朱仁。
“我不是一时没想起么?”林冬梅尴尬地笑道,“对了,你给我留点,我给周晓送点过去,他以前在冰城念了好几年书。”
“没问题。”赵玲立刻就答应了下来,“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勉为其难让他尝尝我外婆的手艺。”
林冬梅和赵玲在说说笑笑间就将火锅面煮好了,然后两人捧着两个大碗坐在火炉边毫无形象地哧溜哧溜地吸着面条。
“吃得太痛快了!”赵玲放下碗,然后感慨道,“我全身现在都热乎乎的了。”
瞎唠叨
看到赵玲这么没心没肺的过日子,林冬梅其实内心是很纠结的。和其他老师安心于矿区不同,林冬梅不仅自己订阅了很多文学文艺杂志,同时也会去校长办公室借阅报纸阅读。
让林冬梅感到惊惧的是,这些报纸上的透露的风气证明那场风波已经不是在酝酿中了,而是正在等待一个时机爆发。
这场风波冲击最大的除了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们之外,受伤最重的居然是他们文化与教育圈的人。如果说文化圈多多少少会沾染一些东西的话,教育圈那真的是干净到不行。
可偏偏在一些别有用心的阴谋家的推动下,教师在这场风波里遭受的损失那是相当可怕的。不仅高等教育如此,连基础教育都是如此。
林冬梅因为早就知道这场风波势必爆发,所以她从重生过来之后就韬光养晦。不仅拒绝参加任何公开活动,同时也不公开发表任何观点。除了少数几篇教育类论文之外,谁都查不到林冬梅有发表过其他什么文章。
而且就算是这些教育论文,林冬梅也不谈自己的教育观点,只是总结自己的教育手段,走纯粹的技术风格。
但赵玲却不同,虽然林冬梅内心认为赵玲的文字灵性有限,但奈何这个姑娘笔耕不辍。虽然去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有点困难,但是在县级刊物发表那么几篇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何况红旗煤矿和红旗煤矿附属子弟学校都有自己的刊物,所以赵玲时不时就发表点散文和诗歌,也得了一个“才女”的名号。可林冬梅知道,等风波越演越烈的时候,这个头衔会给赵玲带来多大的麻烦。
“冬梅,你脸色怎么这么差?”本来还躺在椅子上没正形的赵玲看到林冬梅这般脸色,立刻吓得站了起来。她可是晓得去年林冬梅大过年地送急诊抢救了几天才醒过来,她担心这是不是落下了病根子。“要不要我送你去医院检查下?”
“没事。”林冬梅连忙安慰起赵玲,“我只是想起一些事,心里有些不痛快。”
“什么事让你不痛快?是不是总校那边的人又起幺蛾子了?”赵玲脸蹭地就气红了。
岗前培训的时候,林冬梅就和那边的人起过矛盾。最后虽然林冬梅无事,但是对方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逃过一劫。结果在对方一些诡辩之下,总校那边的人就对林冬梅有了意见。
再加上林冬梅在分校这边表现得也不错,上任半年就发表了几篇有份量的论文,甚至有篇还上了《华夏教育》这种核心刊物。
不仅学校和矿里重奖了林冬梅,地区教委和省教育厅都特意发来了表扬函。这就让不少人觉得分校老师比总校老师优秀,林冬梅算是捅了马蜂窝了。
“那些红眼病,我才懒得搭理。”林冬梅自然也晓得总校那边的事情。不过分校和总校只有名义上的联系,分校的人事权和财政权都是独立的,而且分校实际上归属分矿矿部管辖,所以总校那边除了说点酸话也没有办法真的让林冬梅受到损失。
“那你担心什么?”这下赵玲就有些不理解了。
“我给你看点东西。”林冬梅从自己书桌下面的小柜子里抽出一份看上去没啥起眼的剪报集。
这年头不少人都喜欢做剪报,毕竟现在获取资讯的手段极其有限,如果要记住有用的资料就只能记下来。脑袋子、笔杆子或剪刀子,你总得有一样。而像林冬梅这种有机会接触大量报纸的人就会做剪报归档,以后要查什么也方便。
点拨下
“这不是你的宝贝剪报集么?”赵玲半开玩笑地说道。
作为林冬梅的闺蜜和室友,赵玲当然知道林冬梅有做剪报的习惯,只不过林冬梅很少拿她的剪报出来给其他人看。只有林冬梅自己写论文或做教案的时候才会拿出查阅一下,因此很多老师都认为这是林冬梅的资料库,就更加不好意思要求借来看看了。
“你先看看上面的内容。”林冬梅说道,“有些重要的内容我特意标出来了,特别是那些红笔标注出来的部分。”
“神神秘秘的。”赵玲一脸好奇地翻开了剪报集。
这份剪报集基本是搜集自各大主要报纸的报道,也有几份重点杂志的报道。和赵玲的想象不同,这份剪报集更侧重对国家政策的搜集。但是搜集的方向……赵玲看了部分内容之后,脸色开始变得严肃起来。
赵玲好歹也是中专毕业,算是这个年代的“准高级知识分子”了。再加上赵玲的父母在煤矿也是管理层,因此赵玲的政治敏感度其实并不差。
“这!”赵玲现在已经被吓出了冷汗。
因为这种事情在前些年已经发生过,虽然那时赵玲还小,但却已经是记事的时候了。从当时父母惶恐的交谈中,赵玲可是对那个时候的事情记忆犹新。一想到可能再次发生,赵玲的心脏差点都要停跳了。
她很明白,一旦有事情发生了,“枪打出头鸟”这个规律是必定发生的。而从某个程度来说,赵玲发现自己在毕业之后的确有点太高调了。
“我只能说我知道的只有这么多。”林冬梅不可能给赵玲讲未来会发生的事情,她没办法去解释自己的“先知先觉”。而且从某个角度说,“先知先觉”也是一个重大错误。哪怕赵玲和赵家与自己的关系再好,林冬梅也不可能将自己的性命托付给他们的。“你可以问问你爸爸。”
“所以你一直很低调,任何风头都不出?”赵玲问道,“你是不是早就察觉出什么了?”
“起初是有那么一点点感觉,然后通过搜集剪报之后就发现事情已经发展到你我这个阶层都难以应对的地步了。”林冬梅回答道,“我也提醒过你,可惜你并没有在意。而且这种事情,我又不能反复提醒。”
“是啊,是我自己太笨了。”赵玲情绪低落地说道,“我其实还觉得你活得太小心翼翼了,简直比我爸妈还胆小。我现在才知道,你们这叫谨慎。”
“你还是尽早和赵伯伯商量下该如何应对。”林冬梅说道,“对了,能不能请你和林伯伯为我保密。”
“你放心,冬梅,我绝对不是那种出卖朋友的人。”赵玲严肃地保证道,“而且你这也算是救了我,我不知恩图报还恩将仇报的话,那我就不是人了!”
林冬梅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了。
周六下班后,赵玲就搭班车回家了,而林冬梅则依旧没有选择回家。她正在准备她的转正材料,这可是她在职场的第一道难关。
想办法
“你说这是冬梅通过搜集剪报而察觉的?然后她又提醒了你?”在书房里,赵爸爸是一脸震惊地听完了女儿赵玲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