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节(2 / 2)
秦王前倾的身体再次挺直:“这样……居然是这样?赵王愚蠢的行径之后,还有这样的原因?”
秦王说了几声“居然是这样”,然后失笑:“廉卿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肯定恨廉卿入骨。但赵王现在已经不太蠢了,他给廉卿封君,就是做出了保护廉卿的姿态。他也知道现在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廉卿。”
朱襄道:“赵国绝收的事是赵王的错,怎么能让廉公承担?只要让人在六国传播真相,让所有人都知道廉公是为了赵王的愚蠢而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残忍的是赵王,而不是廉公,燕国的仇人也是赵王,赵王自然会不敢保廉公了。”
秦王沉默了许久,他上下打量朱襄,心里略有些不舒服。
虽然事实确实如此,但朱襄十分直白地说出这是赵王的错,而非廉颇的错,还是让他有些膈应。
在这个世界上,王的错自然都该由臣下来承担。朱襄如此轻视赵王,是只轻视赵王,还是对所有王都一视同仁?
秦王不喜欢庄子,就是不喜欢庄子轻佻的态度。身为王,他理应比任何人都高高在上。但朱襄这样态度,似乎王也只是普通人。
不过秦王能对范雎拜了又拜,请求范雎帮助他。只要朱襄的计谋对他有利,他心里膈应一下后就放到一边,继续道:“你是想逼赵王与廉颇决裂?”
朱襄再次点头:“是。只要六国皆传言燕国之事是赵王指使,那么赵王身边痛恨廉公的人肯定会对赵王说,如果赵王再包庇廉公,就是向全天下承认是他指使廉公。这时秦国以城池换廉公,他不仅能用廉公换取好处,还能将廉公身上的污名转移给秦国。”
秦王嘀咕:“这污名对秦国来说倒是无所谓。你确定这样就能让廉卿入秦?”
朱襄拱手:“我愿意亲自去游说。”
“想也别想,你好好待在咸阳。”秦王道,“你去了赵国还能回来?”
朱襄指着自己一头白发:“我可以扮作老人,他们认不出我。”
秦王摆手:“我会和先生商量。朱襄,你这计谋得逞,廉卿和你的友人可能都会厌恶你。”
朱襄道:“我愿意承担他们的厌恶。”
秦王笑道:“所以你不要告诉他们,这是你的计谋。廉卿不愿意领兵,可以教其他人领兵。李牧不愿意去打赵国,可以去打匈奴。他们都会成为秦国的助力。”
朱襄犹豫:“但隐瞒……”
秦王站起来,朱襄也立刻站起来。
“有时候撒一些小小的谎,对所有人都更好。”他走到朱襄身边,拍了拍朱襄的肩膀,“你想好春花入秦后,你会有多大麻烦吗?”
朱襄平静道:“我不会有麻烦,夏同会处理好所有事。他连他内院的人都管不住,君上就可以放弃他了。”
秦王再次大笑:“的确如此。不过你让春花入秦,只为了李牧吗?”
朱襄道:“还为了政儿。听太子说,许多人游说他,让他给政儿找个养母。政儿不需要养母。”
政儿不是夏同,还只是一个孩子。只要有了养母,政儿就要和他分别,去养母身边,受养母的钳制。但政儿一直没有母亲,也不符合礼法,所以最好是政儿的亲生母亲回来。
就算春花再愚蠢,只要夏同不给她愚蠢的机会,就不会有问题。
而且就算夏同管不住春花,还有他。
“你这一切都建立在政儿一定会相信你,不会投向他的亲母。”秦王道,“你不怕政儿被他的亲母笼络?”
朱襄得意地笑道:“政儿绝对不会。政儿聪慧极了!”
秦王想了想政儿的模样,也不由笑道:“的确如此。”他也很难想象政儿被抛弃他的亲母笼络的模样。
别人都以为政儿只是一个孩童,可能对幼年之事记忆不深。但秦王问过政儿小时候的事,政儿对不到一岁的事都记得很清楚。所以春花骗不了政儿。
“你居然会用出这些阴谋诡计。”秦王道,“你还有什么计谋吗?”
朱襄想了想,道:“还有……如果我去长平,或许三晋之地的人会蜂拥而至,投靠秦国?”
秦王无奈:“想也别想。你是想三晋之地都派兵来抓你吧?”
朱襄讪讪道:“我倒也没有那么重要。不过秦国比其他六国都强大富裕,就算现在不动兵锋,想要吸引更多的庶民和士人也很容易。或许一些城池不用打,就能有人献给秦国。我回去给君上写个文书。”
秦王道:“你是说你老师荀子所说的王道之师仁义之师?”
从秦王嘴中听到“王道之师仁义之师”,朱襄虽然感到恶寒,但还是点头:“是。秦国现在实力上已经到了可以统一六国的地步,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那么接下来可以找一个正义的旗号,为统一后做准备了。”
秦王叹气:“那个时间的问题,是十几年,还是几十年?”
朱襄道:“反正……应该不到三十年?”
他就不信现在的秦国能比没有他的时候统一时间更晚。
秦王面色古怪:“你是说,在子楚或者政儿手中,秦国就会统一?”
朱襄点头如捣蒜:“肯定!”
秦王叹了口气:“希望你说的能实现。”
真的会这么快吗?秦王其实有点不相信。虽然现在秦国很强大,但秦国不是第一次强大。六国加起来的实力也很惊人。
秦国真的能在短短三十年内就统一天下吗?
只要六国还有一个雄主,秦国就做不到啊。
但朱襄身上有诸多神异之事,宫中方士皆断言,朱襄就是上天派来辅佐秦国一统天下的姜太公。
那么朱襄的判断,或许就是预兆了天命吧。
秦王低头看了一眼自己枯树皮一样的手,笑着摇摇头。
他又拍了拍朱襄的肩膀,道:“朱襄,不是想种地吗?蔺贽带来的棉花种子,你去种吧。”
朱襄愕然:“君上,你要赶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