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2 / 2)
说罢便向刘瑞跪下,行了个大礼后义正言辞道:“还请殿下送臣与季心去廷尉处以正汉律,立信于民。”
“公能知错便是吾等之福。”刘瑞对袁盎谈不上喜欢,但也不算特别讨厌。毕竟袁盎除了跟游侠们走得太近外基本没有太大缺点,当官时既不贪财好色,也不鱼肉黔首,甚至还在关中出钱资助那些买不起纸笔的贫困子弟,免费借出各家珍藏的古籍大作。
可以说,袁盎若是你的朋友,那一定是你的福气。但若是你地方上的官吏,那一定是黔首们的噩运。
“委任公的是父皇,对公给予厚望的也是父皇,您又何必向孤请罪呢!”刘瑞扶起跪地请罪的袁盎,语重心长道:“儒家以礼教天下,又愿大汉以礼治国。”
“而公受儒家之言,又为何严于他人,宽于待己呢?”刘瑞瞧着满脸通红的袁盎不断说着“惭愧”二字,也是笑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公与中郎将卫公相识已久,若能学的卫公的谨慎,又何愁不能报效君王,受人爱戴。”当然,这是在给袁盎画大饼。毕竟刘瑞还指望袁盎搞定满脸不服的季心,让其去吴国当探子,也算是为刘瑞的做空计划打开渠道。
毕竟那些商人再怎么能耐也很难见到吴王刘濞,更别说是对其施加影响。
而季心不同。
他跟其兄本就是刘濞的老相识,加上关中大肆搜捕游侠一事迟早传到刘濞耳中,所以让“逃亡”的季心去吴国一定能得刘濞信任,从而让刘濞相信关中的税收改革一定造成粮贱铜贵的美妙局面,然后走进刘瑞的陷阱里,向关中低价售粮的同时解决那些百越铜矿。
忽悠完袁盎的刘瑞给了他和季心单独相处的时间,自己则被袁家的下仆请去用饭。因为袁家经常招待游侠,儒生,高官外戚以及彻侯军官,所以炼出了擅长满足挑剔舌头的庖丁。
刘瑞“发明”豆腐豆浆等豆制品后,不仅丰富了西汉人的菜单,更是让庖丁有了举一反三尔等机会。
因为豆制品清淡便宜不费牙,所以不仅是宫里的薄姬爱吃,宫外的风雅之人也爱煮锅翻滚豆腐的鱼汤,甚至取了个极为风雅的名字叫白龙衔玉。
“不知殿下到来,府里也没可以招待的,还请殿下不要嫌弃袁家的粗茶淡饭。”袁盎忙着忽悠季心,袁夫人便带着儿子招待刘瑞,谈笑间不动声色地将儿子推出去,示意儿子给刘瑞沏茶。
袁夫人是个一看就很精明能干的妇女,虽然在嫁给袁盎时还是个普通黔首,但是跟着逐渐发达的袁盎见多了,学多了,也练就一番察言观色的功夫。席间尽捡民间话题说了不少,瞧着刘瑞神态自若的模样也是了然一笑,按下心里的惶恐不安后让下仆给袁盎和季心送点吃的,但却被刘瑞制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