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1 / 2)
毕竟这是长乐宫的事儿,而且住在长乐宫里皇子又不是她亲生的孩子,说多了会惹人非议皇后不慈,不说又让人怀疑皇后的能力。
真是管也不是,不管也是,逼得薄皇后只能派了十几个起居士跟着皇子,结果导致皇子们也抱怨不断,巴不得赶紧被封出去,省的受这处处监视的鸟气。
“孤的这几位皇兄啊!那可真是一个赛一个的怜香惜玉。”刘瑞往软榻上堆了几个软枕,躺在那儿好不痛快:“一个宫女每年就有百石俸禄,那些用于充实后宫的家人子,上家人子,孺人,良娣的俸禄就高了。”
刘瑞用手算了下,嗤笑道:“孤的兄弟都没食邑,恐怕这养女人,养孩子的钱也不都是干净的吧!”
“有阿母补贴着,只要不来几个真爱,宠的再多也只是双碗箸的事。”卫穆儿这么说着,心里有点不舒服,觉得是刘瑞给她选的模板导致她有这种感觉:“只是这些无名无份的家人子们有几个能被带去封国的。”
“管他的。被皇子宠幸总比被皇帝宠幸的好。”刘瑞并不觉得被带去封国是件好事。
刘家多薄情。
那些女人去了离家万里的封国还不是任人揉搓。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窦太后的好运。
相较之下,拿钱出宫,另谋出处反倒是个更好的结果。
刘瑞换了个更舒服的躺资,突然想起内务分配的事:“你说孤让年纪到了又不想出宫的家人子来管内务如何?”
毕竟能进宫的不都是家境不错的,也有馋宫里的待遇而想在破产前省一张吃饭的嘴,所以等掖挺里的女人过了二十五,三十……宫外的一切也都在十几年的岁月里变了许多。
那些本是穷苦人家的女儿出宫能否得以善终还要画个大大的问号。
还有那些俘虏出身,罪臣之后的宫婢们……
“宫里的十几年足以教出识文断字,知书达理的女子。”刘瑞翘起二郎腿,脑中完善着已有雏形的女官制度:“《周礼·天官·女史》: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掌内治之贰,以诏后治内政。”
“若是用女史做些读书的工作未免也太浪费了。而且一些比较简单的活计也不需女子拥有大家之才。”
不过想起后世的女官逐渐侍妾化,畸形化的情况,刘瑞又觉得得给女官打个补丁,尽量选些愿意自梳的中老年妇女和寡妇。
当然,为了避免女官及其家属内外勾结,沆瀣一气,还要规定女官的出身和父兄不得握手实权。否则这在后续的发展下,肯定变成性转版的宦官政治。
“e……要不还是用些宦官来平衡女官的势力。”刘瑞一副“我不想多想但又不得不多想”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