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1 / 2)
不过要是忽略宋臣……此处特指主和派的宋臣的个人意愿,这群软得毫无下限的懦夫一部分随徽钦二帝进入虎穴,一部分随二代车神南下苟且,真是应了“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千古讽刺。
由此可见,汲黯的“愚直”也不是无可取之处。相反,若论天下谁最爱民,他必会在黔首们的选择之列。
“故安武恭侯生前与少府监(汲黯的阿父汲卫)交情颇深,所以让廷尉监汲黯替朕送送老师一家。”已经选好二代谏臣的刘瑞决定参考唐太宗对魏征的安排,让其在监督百官,方便直谏的位子上发光发热。
只是……
“朕没记错的话,少府监也五十好几了。”想想汲家三人为官的荣宠,加上汲黯还有一个外派为官的外甥。刘瑞就是不想多想,也要避免朝中产生诸多非议:“一门双进士,兄弟两为官。”
想起当年名震关中的汲家双子,刘瑞也是不由自主地露出笑容:“汲家之后,恐怕难有科举双星的存在。”
不过要是他所创立的科举延至东汉,兴许会有袁氏兄弟,荀家八龙打破记录——前提是他们不想低调做人,更不懂得如何安排才会让家族的利益最大化。
李三不知皇帝的态度,更不会在这种事上胡乱插嘴。
“罢了,少府监也没有大恙。”况且有张苍和申屠嘉的珠玉在前,他也不好逼其辞官,否则那些上了年纪的老臣又该当如何?
恐怕会在“英雄迟暮”的悲观情绪下郁郁而终。
要是出个李广那样性情刚烈,不愿再受刀吏侮辱的狠人……
刘瑞停下拨弄珠串的手,低头想了会才继续下令:“令少府给知命之年的官吏送细绢一匹,钱一千。记得走内帑,不要走国库。”
“诺。”
这些东西对关中的千石大臣作用不大,但对小吏,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小吏而言足以称得上十分丰厚——前提是中间没有贪上几笔,或是突然多出一些二十来岁的五旬老汉。
故安武恭侯的葬礼在关中引起的热议随着申屠嘉的入土为安渐渐散去。
这里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大人物死去。
无论是皇帝还是名臣,都与那些挣扎的黔首相隔太远,只会结成史书上的寥寥数笔,茶余饭后的短暂谈资。
放榜前的日子是最难熬的。
但也不能阻止阳陵县的商铺疯狂叫卖,以及还未习惯繁华的关漂学子在子钱商人的诱导下贷款在这儿醉生梦死。
巴蜀的盐,会稽的绸,以及北边送至关中的各种皮草在长安的商人们拉走最好的那批后便运至此处。
现代的商人用轻奢的概念收割中产,使得那些热血上头的年轻人被消费主义冲昏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