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脸红心跳
会员书架
首页 > 种田小说 > [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 > 第423章

第423章(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柯南同人] 名柯五人组重生后在酒厂相遇 [综英美] 直播问答,社死超英 没想到我竟被龙拆吃入腹 [排球少年同人] 不会发球的副攻不是一个好自由人 康熙老认为我是仙女转世(清穿) 他藏匿的时光 致遥远的你 雍正试婚宫女[清穿] 清穿之敦肃皇贵妃 地灵灵

毕竟是绍兴师爷的祖先,即便是与关中的文化有壁,但也具备基本的脑子,所以在短暂的脸黑后咬牙切齿道:“我等一定谨遵圣嘱,不让陛下感到为难。”

但委屈的孩子是要拿糖的。

可以向关中交差的程不识表示乌伤翁主已与陛下达成协议,每年会送十名东瓯孩子去关中接受最好的教育。

因为兼职外交工作,所以由许钱为东瓯人描绘了一个梦幻般的景象。

秦人为什么比六国里的其他人更敢拼?因为改革撕开一条通向上层的梯子。

不管这梯子多破多烂,但至少在无望的黔首眼里,它是存在的,并且已经有人借此登上云端。

同样的。在乌伤翁主的精心治理下,已经满足生存需求的东瓯人也想融入汉人的社会,也想像汉人的黔首般一朝飞天,让孩子脱离世代劳碌的命。

而论宣传手段,刘瑞对古人绝对称得上降维打击。

那些与汉人一起工作的东瓯人每天看着移民的汉人家庭砸锅卖铁地把孩子送去当地的学堂,在自家的孩子进京科举时每日都要开祠祭祀祖先先贤,祈求他们保佑孩子一朝中举,全家飞升。

第一次科举结束后,中榜者不仅与秦人师长参加了琼林宴,更是在太仆的安排下拿着关中赐予的中举匾牌荣归故里,真正体验了把青云直上的滋味。

“好巧不巧”的是,第二次科举里的会稽郡学子不多,但也不是全无收获,所以在他们荣归故里时也有不少东瓯人去看个热闹——因为除了关中的琼林宴外,当地也会举行宴会招待这些上榜学子,将其视作优秀典范进行宣传。

那是一个极其震撼又迷人的场景。

东瓯人的黔首们看着和他们一样只是工匠,农民的中老年人扶起荣归故里的儿女。

穿着新衣的上榜学子脸上还有长途跋涉的倦怠,在被父母扶起来与一脸欣慰的郡守和乌伤翁主见礼,然后回家告诉乡亲自己已经功成名就,并且将陛下所赐的牌匾挂于草屋堂上,以此证明万事不负有心人。

当然,在这风风光光的回乡过程里,也有一些同族同乡的年轻学子从中榜的人那儿拿根对方用过的竹简,也算是从现实里的文曲星那儿沾点才气。

“祖先保佑我的孩儿日后也能如此出息。”回去的路上,东瓯人也听到一些汉人父母碎碎念着保佑的话,然后摸过孩子的脑袋,期待他们也能成为下一任考生、进士……乃至进入未央为官。

因为会稽逐渐多了汉瓯通婚的家庭,所以在好奇与羡慕的趋势下,也有一些东瓯家庭靠着亲戚关系开始让年幼的孩子接触汉学,看看日后能不能像他们见到的会稽进士般带着全家一飞冲天。

不幸的是,会稽郡虽是曾经的吴国+东瓯北部的合并大郡,但跟淮南系的文采风流相比不能说是差距极大,只能说是轻松被压。

幸运的是会稽郡的真正一把手是皇帝的堂姐,被皇帝委以重任的乌伤翁主。因此在金钱的加持下,还是有迫于生计的学生受乌伤翁主之邀在会稽开课,顺势招了数量可观的东瓯学生。

都说家长是最容易搞话聊团体的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穿书成恋爱脑霸总后 世界魔方 救赎文HE后,带球追夫 满级大厨养狐日常[美食] 我老公好像有那个大病 清穿之种地日常 一胎双喜:顾总不按套路追妻 渎神:睡服神女攻略(仙侠1v1) 隔壁网黄使用指南(同人女×擦边男) 天缘令之天青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