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节(2 / 2)
如此一来即便刺杀了前线烽火台的士兵,一天之内他们也很快就会被后面的烽火台士兵发现。
就算是继续派人刺杀,不仅容易暴露,还会让对方警觉。
所以留给李元昊的时间确实不多。
此时延州。
范仲淹的府邸当中,他刚刚接到消息,西夏军队正在攻打泾原路镇戎军。
大量西夏部队分成数股兵马,袭击了怀德、镇戎、西安州、会州等数个边境的州府,边区大大小小数十个堡垒要塞都遭到了袭击。
根据探马来报,敌人或数百,或上千,最多的也就是四五千骑兵直接突袭到了镇戎军城外,双方展开激烈战斗。
见到这个情报,范仲淹很快判断这应该是李元昊的虚张声势之计。
如果李元昊真要进攻泾原路的话,就不可能分兵袭击各寨,而是集中力量突袭。
对方这么做,除了故布疑阵以外,主要还是不希望被宋军发现对方的真实意图以及兵力总数。
“元昊虽有吞并西北之心,但他最大的缺陷就是兵少,拢共可以调用的部队不过十万,而我大宋却有四十万,这势必会让他很难进行突破。”
范仲淹沉吟道:“然正所谓‘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我们采取处处防守,反而会给他处处可趁之机,他以这种声东击西之计,就是想调动我们的军队。”
枢密使王德用说道:“不错,以老夫之见,此时元昊的主力必然在环庆路。他觉得种世衡那边可能会驰援泾原路,一旦如此,环庆路空虚,就是元昊趁虚而入的时候。”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立即派人通知种将军那边,让他不要派兵驰援泾原路?”
麟府路兵马钤辖王仲宝说道。
“不。”
范仲淹稍微沉吟后,摇摇头道:“让他去,只有这样才会让元昊以为我们上当了。”
“相公之意是?”
众人不解。
范仲淹就在地图上的环庆路一带画了个圈道:“正如我刚才所言,元昊兵少,只能声东击西。王沿与葛怀敏突然遭到袭击,一定会立即上报给我,如果我不派人去,元昊势必会知道我已经猜到他的意图,你们说他会怎么样?”
“马上撤军?”
众人瞬间能够猜到。
“不错,我以为这是一次击败元昊的机会,此贼明白我已经知道了他的谋划,那下次必然更谨慎,更难以防备。还不如假装上当,引诱其深入腹地,来一个瓮中捉鳖。”
范仲淹目光看向环庆路一锤定音道:“而这个瓮,就是定边军和保安军。这个鳖,自然是元昊。”
李元昊的谋划,被一览无余!
给西夏军看个大宝贝
老范轻易就猜出了李元昊的策略,倒不是老范智珠在握。
而是李元昊只能这么做。
一是赵骏已经跟范仲淹说过,历史上李元昊就是这么干的。
二是通过分析观察,就会发现李元昊其实根本没有多余的选择。
宋夏战争,宋国摆明了是龟缩防守打国力消耗。
如果是辽国,那肯定是步步为营,大军压进,蚕食大宋边境,同样修筑城墙,两军对垒。
这样就是以势压人,打的就是双方底蕴,之后才能拼军队战力。
到时候辽国也在边境有了城池和驻地,粮草运输补给方便,他们就可以不断派遣骑兵,进入敌后作战,摧毁宋军的后勤补给,完成国家级的胜利。
然而西夏做不到啊。
西夏巅峰期人口才三百万,现在还没到巅峰期,人口了不起也就一两百万,你让西夏怎么去修筑城池,怎么步步为营?怎么粮草补给?
所以李元昊唯一能做的就是剑出偏锋,打一枪换个地方,寻找宋军的薄弱处,发动偷袭,一击得手后立即撤退。
而知道了李元昊的打法那就简单许多,从地图上看,就如同上帝视角那样,能够清楚地看到,首先是秦凤路,那边是李元昊用脚指头想都不可能去打的地方。
秦凤路地盘西至后世西宁,东至兰州,是后世甘肃天水地区,打这里山高林密,路途遥远,后勤补给困难,根本没法长途奔袭。
其次可以选择的就是鄜延路的延安府,当时绥德军还未置,所以边境全是延州的区域。但这里已经被老范修成了铁桶,十里一座烽火台,二十里一处堡垒,延州城更是坚如磐石。
至于环庆路也是一样,范仲淹任命他的好友滕宗谅为环庆路都部署,曹琮为环庆路马步军总管,又有赵振为环庆路副都总管,种世衡为环州部署。
这些人严格按照他的命令,做好防备工作。
因此在老范的眼里,李元昊可供选择的就只有泾原路。
但泾原路实际上是个陷阱,外围看似空虚,几乎没有多少碉堡、烽火台,可老范很阴险地在镇戎军、德顺军、渭州一带,差不多是在后世固原市六盘山地区,修筑大量堡垒。
这样西夏军一带,立即就会被无数堡垒给牵制住,此时环庆路的援军过来,立即就能把西夏军队包饺子。
元昊显然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声东击西,想要偷袭派出援军后空虚的环庆路。然而范仲淹却预判了元昊的预判,已经洞悉了对方的想法,自然也就没有多少顾虑。
现在瓮中捉鳖的格局已经出现,环庆路成为了瓮,那么谁才是那个捉鳖人呢?
范仲淹目光在手底下诸多将领间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