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节(2 / 2)
“这也是给他们一条新活路嘛。”
赵骏笑道:“他们不愿意接受高额税收,不愿意卖地投资工业,可以投资国债啊,稳定给他们利息,虽然利息不高,可胜在安稳,也能弥补一部分税收的亏空。”
“唔。”
众人顿时就明白了。
这是打一棍子给个枣,而且还能让国库更有钱,属于双赢的办法。
“除此之外,得想办法让商业更加活跃。”
赵骏想了想道:“这样,取消交子务存款保管费,从明年开始,存钱就不用再给银行钱了。”
“那银行怎么盈利?靠后世那样放贷?可大宋目前国家还没有房贷的打算,这不管是从监管还是从操作上都比较有困难吧。”
赵祯提出异议。
赵骏笑道:“不是有国债吗?由交子务承办吧。买的国债有部分作为交子务运营经费,等在交子务存钱的越来越多,将来也国家也该放贷了。比如农业贷款、商业贷款,这样也能压下民间高额的利息。”
国家放贷是必须要做的事情,王安石变法的本质就是国家放贷。
这样由于国家的利息低,百姓自然愿意找朝廷贷款,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地主富户以极高的利率剥削。
所以不管是国债还是放贷虽然都有一定问题,如监管、贪腐、烂账之类,但这些于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良好运作相比,利是远远大于弊的。
不然后世全世界的国家银行也不至于都有放贷业务,这必然是一个进步的过程。
“嗯。”
赵祯见赵骏态度坚决,便也没反对道:“好,那就听大孙的,反正王安石变法也是这样,现在吏治搞好了,应该也不会出他那样的岔子。”
“那好,明年将又正式继续扩大发展规模,我务必要让大家在明年年底,或者后年的时候,见到火车的运行!”
赵骏打下了包票,亦是让在场诸多宰相们动容。
他们。
真的想死前看一看这从未见过的盛世啊!
巡视黄河
大宋庆历五年在最后一场窸窸窣窣的大雪之后,就算是落下了帷幕。
年底狄青班师回朝,带回来了黎朝的使者和国书。
安南李氏破灭之后,狄青便按照赵骏的吩咐,扶持一位前黎朝十二岁的子孙后裔上台。
由于前黎朝并不得民心,因而前黎朝就必须依附于大宋统治。
那个被扶持起来的小孩不懂,可黎氏家族的其他大人懂。所以黎氏再度掌权之后,对狄青可谓是谄媚到了极点。
对内他们立即扶持自己的势力,残酷镇压反对派。对外将大宋奉为父母,不仅上表将赵祯比作父国,还自降安南国王,不再像以前那样外王内帝,颇有点赵构那味儿。
如今整个国家权力基本上都在狄青手里,一时间狄青成为了安南太上皇,风头一时无两。
不过狄青并未在安南待多久,因为朝廷不可能让一名高级将领长时间领兵在外,因此满朝文武都在上奏,赵祯就把他召回来。
狄青便让广西路转运使杨察暂时分管安南,之后就在升龙府和江南府,也就是后世越南河内市和海防市留下了一批军队,自己带着安南新国王的使者和国书回国。
杨察作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实际上就是被赵骏派来处理这件事情,对于这件事自然要放在心上。
如今朝廷把广南西路治所从桂州迁到了邕州,相当于从桂林迁到了南宁。
一来是邕州发展确实要比桂州好,二来可以就近发展与安南之间的关系,控制安南的情况。
只是邕州离安南近不假,可毕竟那边的生存条件极为恶劣,大宋也不可能亲自下场吞并安南,杨察自然不可能常在升龙。
所以他就让侬智高留在安南代为大宋驻安南节度使,掌管大宋驻扎在安南的军队。
侬智高还有点不乐意。
开玩笑。
他好不容易成为大宋本土官员,还幻想着加官进爵,被调往汴梁。
鬼才想去那鸟不拉屎,又气候十分炎热的安南。
但杨察让他去安南也是有理由的。
首先是侬智高对安南的情况比较熟悉,利于掌控局势。
其次是侬智高作为边境少数民族首领,可以妥善处理好安南与大宋边境少数民族的问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侬智高以及他的部落与安南是世仇关系,安南人也不可能接受他,这就完全杜绝了大宋外派的官员仗着朝廷鞭长莫及,自立为王的打算。
因此基于这三个原因,杨察就让侬智高先驻扎在安南,并且承诺会把他的功劳上报给朝廷,这才让侬智高不情不愿地留在安南当小太上皇。
这样一来,整个安南的大宋军队将由广西和广东进行船运驻防,让交趾彻底处于大宋的军队控制之下。
不过还是那句话,此次大军出动,名义上还是因为越南李朝多次犯大宋边境,所以上国以雷霆手段灭亡李氏,并非吞并安南。
安南人还是自己统治,只是自然不能再像李朝一样外王内帝,而是自称安南国王,正式建立大宋安南附属国。
这样也算是给安南贴了一块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