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节(2 / 2)
当然。
有些国家的礼仪肯定不行,比如亲赵祯的手或者额头这种礼就算了,没有那种离远了点的礼节,也可以换成大宋的拱手礼。
这也是为什么外交事务会有礼部人员参与的主要缘故。
如果外交不对等,礼仪规格制度没有严格遵守的话,无疑是一种国家之间的无礼行为,很容易造成外交事故。
朱罗国的使者这一路上来已经完完全全看到了大宋的强盛,别的不说,光他们船队进广州港时,当地为了迎接他们放的礼炮,就足够把他吓一跳了。
因而见到赵骏等人之后,握起手来都是上半身子向前倾着,接近鞠躬式的握手,态度也十分尊敬。
“尊敬的知院,大宋让我感觉到雄伟和辽阔,我真想多待在这里一些时日。”
朱罗国使者恭敬地说道。
“好,欢迎。”
听了翻译的话,赵骏笑着拍了拍他的手背,态度谦虚而又温和。
开玩笑。
这些可都是大金主,未来大宋要做世界工厂,甚至可能以后要给他们做战后重建工作,给他们贷款,源源不断地与他们贸易,那态度怎么能差呢?
“知院,这位是遮娄其王朝的使者德拉纳特。”
“你好。”
“尊敬的知院,大宋的强盛令人觉得伟大,我也希望能多多在这里待些日子。”
“多谢夸奖。”
“知院,这位是伽色尼王朝的使者”
谭文学、章有为等人一个个介绍,对这些大使的名字和来自哪个国家都记得清清楚楚,展现出了极强的业务能力。
甚至赵骏都快忘记前面几个是来自哪些国家的了。
毕竟这里很多国家都来自印度半岛、中东地区、非洲北部以及欧洲中部。
有白人、黑人、黄人,有些国家与邻国同来,人种和名字甚至还有相近的,短时间内实在是难以分辨。
不过赵骏他们作为大宋宰相也没有义务去记对方来自哪个国家,见个面稍微谈谈即可。
等好不容易介绍完,那都快过去半个时辰。
赵骏这才笑道:“我代表大宋,欢迎诸位的到来,大宋皇帝陛下已经在长庆宫为大家准备了宴席,请大家与我一同前去。”
说着一帮外交部和礼部的官员簇拥上来,每个使者身边几乎都有一名官员陪同,与他们聊天说话,也不失礼节。
随后在他们的带领下,诸多使者与翻译浩浩荡荡地出了火车站,坐上了朝廷安排的马车,往城里而去。
万国来朝(3)
晚冬的汴梁并不显萧瑟。
因为人太多了。
从南熏门进城开始,就伴随着各种味道。
有冬日从汴河或者黄河抓到的新鲜的活鱼腥味,也有从南城仓库运来的各色香料。
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却是各家美食店铺,以及百姓家中的饭香。
清晨时分,不管是住在城里还是城外,所有的人都从一顿早餐开始今天一天的生活。
天不亮人们就从床上爬起来,将昨夜一晚上没有熄灭的煤炉底盖打开,再用铁钳夹着一块新煤添入其中。
等火烧起来,先烧开水,匆匆洗脸刷牙之后,就要准备今日的早餐。
汴梁居于中原,汇聚天下美食,南方米粉、北方面条都有,早上一碗香喷喷煮面,就能提供一上午的碳水。
若是时间不宽裕,手头宽裕的,也会选择下馆子。
御街从皇宫南门的宣德门一路往南修建,至内城南城门朱雀门,然后跨左右夜市,继续往南数里直抵南熏门。
从南熏门进去之后,御街左右两侧坊市门面林立,各种饭店、酒楼隔几件铺子就有一家。
做早餐的店铺会打开门,街上还有专门卖早餐早点的小摊卖。
这个时候开封府在每条街的坐班衙役会充当城管的任务,让这些摊贩在固定的街道和城门口附近摆摊,维持秩序。
结果就是各个城门口清晨时分最多的就是这早餐的香气。
南来北往的各色美食交汇,有粥、馄饨、馒头、包子、烧饼、油条等等,粥还分小米粥、大米粥、红豆粥等口味。
以前馄钝包子和油条是富人家的食物,因为馄钝和包子都包馅,油条要用很多油去炸,普通百姓消费不起,只能吃点馒头或者烧饼果腹。
但如今植物油产量爆发式增长,是景佑年的数十倍,肉类也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而增加,油与肉也从以前的奢侈品,进入了千户万户百姓家,丰富了大宋人的餐桌。
所以刚进南熏门,首先闻到的就是那种扑鼻而来的油香。
当载着那么多外国使者的马车队伍徐徐进入南熏门的时候,城门附近的香气就已经迅速向着他们扩散而来。
“什么味道,这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