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1 / 2)
方维道:“小人本是天资鲁钝之人,都是老祖宗垂怜,把我调进文书房来,又多番历练小人,平日里也是教导有加。小人不敢贪天之功。”
陈镇道:“你可是个聪明人,也很谨慎小心,我看你们掌事给你安排这趟差事,倒是很合适。”
他便伸手从书案上拿起张条子,递给方维。方维低头看去,是御笔亲书,写的是着户部派人赴北直隶保定府肃宁县,清查广宁侯张寿年及各勋贵在县内的庄田,后面又添了一句,着司礼监派人随行,一同查实。
方维看了,略有些明白,心中一动,叩头道:“小人明白了。”
陈镇点了点头,看着他低声道:“这里头的前因后果,牵涉甚广,一时半会也说不清。稍后我便叫他们把之前的文书往来,都给你送过去。只是你要切切记得,这庄田事关紧要,先让户部出头查去,咱们不可随意妄断。”
方维便垂首轻声道:“老祖宗教训的是,小人谨记在心,绝不敢擅专。”
陈镇道:“这前后的奏折圣旨存档,我叫他们一并给你,你仔细读一读。”又笑道:“你如今也是从五品了,叫个人跟你去吧。”
方维叩头道:“小人不敢。小人在文书房只是个做事的,怎么能出了门就拿大。”
陈镇道:“这倒不是拿大,只是关乎司礼监的颜面,一个典簿,总不好叫你孤身出门,你自己挑个人跟你去吧。
方维见陈镇端起茶碗来,跪下叩头,退出去了。
他走出来,望着院子里的花木发了一阵呆,心里默默盘算,想着这趟差事,必然不是什么美差,一时心乱如麻。
待到回到文书房,他定了定神,先将手上的奏折一一规整过了,又仔细验看了一遍。果然便有小宦官抱着一摞子奏折和文书过来了,交到他书案上。
方维见最上头正是陆耀的奏折,便笑了,拿起来细看。他细细理清了前因后果,原来三年前,广宁侯张寿年的侄子张南生,与寿昌侯徐延平的家人,便因为肃宁县的一千三百亩庄田归属,发生了奴仆械斗,致死五人。当地知县上奏后,张寿年的侄子张南生获罪下锦衣卫狱。
直至十天前,锦衣卫北镇抚司指挥佥事陆耀上书,参奏狱中的在押犯人,已非张南生本人。圣上雷霆震怒,责令陆耀即刻将张南生捉拿归案。首辅李孚又带头上书,参劾张寿年数十年来自置土地,侵犯民田,不报纳粮差者,多达万亩,又有殴民致死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