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1 / 1)
东烧香西拜佛,不如孝敬父在堂前,佛家言“百善孝为先”所有善行中最首要的就是对父亲的孝顺了!可现在学佛的在家众中有种很奇怪的现象:他可以对学佛的师非常恭敬、非常感恩,却不会相等地对自己的父感恩和照顾,你问他为什么,他也说不来。而有些地方的出家众呢,认为出家就是一定要远离父,离开家乡,不能回去,更不要说去孝顺父了;所以导致这些人的父,一听到儿女要出家,简直就是永远少了一个儿子或女儿一样,非常伤心悲痛。当然,出家修行之,在学习的过程的确要有专心修行的阶段,但并不是说要你一辈子不再踏进家门一步,或是视回家为畏途,或是认为“回去探看父会增加牵绊罣碍,还是不回家的好”如果你是走小乘修行,只是为了自己一个人,不愿意发大心,那就很难改变了!大乘学佛和出家不是这样的。在我们区,出家的时候,都是父高高兴兴送着我们去的。出家以后,父亲还常常来照顾我们,拿吃的穿的,认为让孩子出家是对孩子今生与来世最好的安排。这是因为西人一生下来就是佛教徒,明白世间本来无常,因果轮回之中学习佛法是最好的解脱方法,如果这个出家的孩子能够利益众生,就更令父亲高兴了。当父亲年纪大了,我们很自然地会回家探望父,家人还会留下家中最好的房间给我们住。当我们离开后,年纪大的亲戚朋友有空都会到寺庙去修行,寺庙中有喇嘛们照顾着,我们在外面也不会过度cao心。这些观念造很好的社会结构。事实,依照佛陀的教化规矩,如果父不同意,是不得出家的。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要学佛,修行的体是来自于父啊!没有这个,我们不要说是学佛修行,就连在世间你要追求功名富贵、吃喝玩乐都没有办法呀!有人说人世间太痛苦了,怨父亲为什么生下他(她),当他(她)受不了生活挫折时,就会用种种方式做出伤害自己的事。这都是非常不恰当、不明理的行为,在佛法,如果自杀而亡,也容易堕入恶趣中!一个学佛的人,虽然生命的解脱之道来自于师、佛、法、僧,但是赖以修行的体却是来自于父;如果我们生生世世都在轮回,都有因缘福报可以修行,也都是因为有生生世世的父在生下我们、养育我们的缘故啊!所以,如果我们没有在最根本发出感恩和报恩的心,在生命解脱的修行是根本不会有大就的!因为修行就的原动力,是要对广大无边的众生产生菩提心来行菩提道的,而发菩提心最基本的对象就是从自己的父做起。如果没有菩提心,虽然会有短暂的福报与一点就,但很难究竟圆满的!既然发菩提心要从自己的父和家庭做起,因此有些学佛的人常常想要度化父,于是勉强父和自己一起来听法、拜佛、闭关等。其实,对于儿女来说,父亲能皈依三宝,亲近佛法,了解因果轮回的道理和修行的方式,当然最好;但孝顺父,不是一定要勉强他们来修行,而是先要深深了解父对我们的恩德,这样就知道不去忤逆父,不会埋怨责怪父没有给你很多的财产或其他的什么。接下来就自然会“顺”着父,用好的语言讨父欢心,进而照顾他们的体,让他们快乐,让他们有所依靠,这才是子女应该尽的孝道;当这些孝道都尽到了,因缘熟,父亲自然就会学佛修行,甚至比你还精进呢!我们想想:一个不知道感恩父的人,他怎能够体会佛陀的恩德和众生的恩德呢?经典常说“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父恩就是其中之一啊!现代人常常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就把父亲丢在一旁,过来做“孝子孝女”“孝顺”自己的儿女;他们没有想,没有孝顺父的人,他的儿女也没有受到这方面的教,以后儿女长大了,当然也不知道如何回报他!所以,人类社会就这样伦理颠倒了!父恩重如山。我们做孩子的时候,很难理解父的恩德有多大;当自己也为父时,才知道对小孩到底付出多少,那时才会过来想一想父给予我们有多少的和慈悲。要发菩提心、慈悲心,就要从对边的父亲开始做起,有了对父的孝顺,再把整个扩大到我们的亲戚朋友,再扩大到所住的社区、城市和家,再扩大到世界所有的人、所有的六道有众生。如此渐渐扩大,也比较容易做得到。要不然,一开始就忽略了自己边苦难的人,而很伟大地讲起一个广阔的菩提心,从遥远的广大众生做起,那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实际的啊!所以说,懂得感恩的人,要修行就比较容易,不然,念了多少遍的父恩重难报经,或是修得多少遍的大圆满前行,做了多少忏悔和回向,如果没有从心里真正感受到这些恩德,那一切修行就只是限于外相而已,是没有办法产生真实效益的。所以,大家不要忽略:孝顺父是供养三宝、善逝、善知识(师)的开端,不论是学佛的在家众,还是出家僧众,都是应该牢牢记住的。最好大家由自己做起,为其他人的典范,带动社会风